当前位置: 304永利集团 >> 正文
2025年10月29日,我校举办人文社科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第二讲。304永利集团处长宋玲主持会议,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主编李宗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金德作专题讲座,文科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副主任)、教师代表参会。
李宗刚教授结合长期担任《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的经历以及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的丰富经验,从激发青年教师内生动力,重视高水平论文写作发表,厘清科研项目申报要点,实现内在规范与外在形式的完美融合;抓住论文核心构成要件,强调以非功利热爱坚守学术,确立文化立场、深耕学术领域、跟踪前沿;指出申请书引文误区,倡导学术传承与创新,精准实现论文蜕变;持续做好学术积淀,实现科研跨越等四个方面,为青年教师们开展了一次极致体验的科研分享。
刘金德副教授着手申报细节,从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总体介绍、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申报材料准备、获奖案例介绍和自身申报经验分享六个方面着手,针对奖项申报的要点,提出可借鉴的经验,全面提升教师奖项申报能力。
宋玲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国家最高奖,既是对于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于学校人文社科工作的终极考验,各学院要充分准备,优中选优,力争在本次评奖中延续以往的优良传统,实现新突破。同时,勉励青年教师要潜心科研,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针对选定的学术方面持续发力,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为实现个人进步和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李宗刚教授高屋建瓴的指明学术研究与项目申报的核心方向,刘金德副教授细致拆解奖项申报的实操路径,宋玲的总结则明确目标、寄予期许。三者相辅相成,为青年教师深耕科研、冲刺奖项提供了全方位指引,助力其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突破。
(撰稿:刘风雨、高腾飞;审稿:宋玲)